一場超市業的歲末大洗牌正在京城上演。昨日,在軍事博物館對面的超市發便利店貼出了一紙閉店通知,至此,超市發在京的近百家便利店所剩無幾。無獨有偶的是,近期上海華聯六鋪炕、和平里等標準超市門店則也紛紛關閉。
閉店由于每年虧損
“由于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本店從近期開始關閉。”在軍事博物館對面的超市發便利店門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一張通知。而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超市發便利店每年虧損額達到上千萬元,公司無力給便利店配貨,導致大多數便利店無法正常經營,而所屬的北京超市發商業有限公司也無能力為旗下的這一業態繼續投入資金,而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數月。
華聯也有部分店關閉
無獨有偶的是,去年也剛剛對便利店進行調整的上海華聯超市,也選擇在歲末進行大調整。其六鋪炕、和平里店的售貨員正在忙碌清點。店內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超市要關閉,目前正在做收尾的工作。對此,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松全也承認目前上海華聯正在對北京地區的標準超市進行調整。
李松全承認上海華聯標準超市業績欠佳是調整的根本原因。同時,他表示由于標準超市不能滿足目前人們一站式購物的習慣,而北京的競爭日趨激烈,現有的網點已經日趨飽和,因此上海華聯這樣的標準超市生存空間狹窄。對于上海華聯是否會退出北京市場,李松全承認,此次調整后,上海華聯不排除退出標準超市市場的可能。不過,對于上海華聯具體的調整方式,劉松全表示:“這需要由總部來決定。”
競爭激烈適者生存
對于歲末超市業出現大批閉店現象,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在北京市場,除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商業巨頭外,本土超市物美、京客隆也已在京開出近500家店面。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一些中小型超市,一無資金實力,二無網點優勢,在內資和外資的夾擊下,很容易遭遇發展困境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