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全面對外資開放的大限即將到來,沃爾瑪等零售業巨頭進駐杭城已成定局,好又多、樂購、物美、易初蓮花等又頻開新店,杭城的超市競爭已進入空前白熱化狀態。除了促銷戰,各大超市開始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務,營造親和力,培育品牌的美譽度,以期在大浪淘沙中立足腳跟。
為什么走進沃爾瑪、家樂福,人們就會有一種購物的沖動?杭城一家超市負責人說,并不是這些大超市的東西比我們好,而是超市經營中體現的人文特色。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說過一句話,“卓越的顧客服務是我們區別于所有其他公司的特色所在,向顧客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并且再多一點服務,讓他們知道你重視他們。”沃爾瑪制定了“三米微笑原則”,教導員工于三米外向顧客致意。而我們國內的超市卻好像總是喜歡在顧客走進跟前的時候微笑,或者就是毫不做聲地看著顧客實施購物行動了。
華潤萬家是近來動作最大的一家超市,投入數百萬元全新設計制作了形象標志,大到店名標志,小到商品標簽。“以后標價簽紅色的就是肉類區,藍色的代表水產,綠色的代表蔬菜水果。”該店負責人說,“請勿帶包入內、禁止吸煙”等警告牌也將全部替換為人性化語言,如“您好,先存包,再購物,更輕松”、“您好,空氣清新,請勿吸煙”等。面包保鮮方法、新鮮魚的鑒別、健康飲食口味搭配等知識性的宣傳牌,也每天出現在柜臺上。溫馨的提示,體貼的服務讓顧客感受到購物環境的細節變化。
樂購超市出現了免費礦泉水供應,無償提供場地設公交IC卡充值點,“這些都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僅免費喝水一項一個月就要喝掉400桶,但這會提升超市的消費環境、品牌內涵。”該超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外超市巨頭進杭越來越多,這會造成業界的經營壓力,但也會促進提高本地零售業服務檔次。超市的競爭并非只有價格,在有了價格的優勢后還應有更高層次的優勢。
沃爾瑪的年銷售額是2600億美元,而中國零售業排名第一的上海百聯去年的銷售額是485億元人民幣,折合成美元只相當于沃爾瑪9天的銷售額。離我國零售業城門洞開也只有6個月時間了,建立優秀的品牌戰略也許正是國內商家走向成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