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超市供應商四川省綠植農場負責人柳先生昨日向記者訴苦:運價節節上漲,運往重慶的貨物成本提高了75%左右,原有利潤空間幾乎被擠占完了。業內人士透露,柳先生遭遇并非個別,目前超市供應商正承受著運費上漲的巨大壓力。
柳先生介紹,銷往我市的玉米在超市零售價為1元/500克,以前從綿陽運往重慶的費用為0.08元/500克,而如今運價猛增0.07元/500克,原有利潤空間被擠占了七成。
雖運價在漲,但供應商暫時還不敢提漲價之事,因為漲價意味著商品很可能遭超市驅逐,而不漲價只好自吞苦果。供應商感嘆:不漲價等死,漲價死得更快。
供應商的反應,得到商家證實。昨天,王府井稱,到目前該超市還沒有收到供應商要求上調商品價格的通知。
為王府井供應水果的金果園稱,他們去年從廣西進荔枝的運價是0.3元/500克,而現在卻一路飆升至0.6元/500克,差不多翻了一番。乳業巨頭伊利也表示,雖然他們的產品從內蒙古運到重慶是通過火車集裝箱運輸,長途運輸成本并未增加,但在到達重慶后的短途配送,運輸成本在近期大幅上升,1件牛奶的配送費用增加了好幾毛錢,這對競爭激烈的乳品企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運費一路走高,超市商品價格是否也會隨之攀升?對此,業內人士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
王府井楊先生認為,超市商品大面積漲價可能性很小,因為目前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同類商品價格咬得很緊,任何一個商家都慎言漲價,更多的是自行消化。
據分析,超市商品主要由普通食品、生鮮食品及洗化日用品三部分組成。其中,普通食品及生鮮食品兩部分本地商品占了近七成,受運費影響相對較小,漲價的可能性及上漲幅度也相對較小。而外地商品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只能向相對低的價格水平靠攏。在外地商品占優的洗化日用品領域,供應商大都實力雄厚,物流配送為規范,運費起伏不會太大。
此外,超市本身激烈的競爭也是抑制物價上漲的一大因素。王府井稱,為了自身的形象,沒有一家超市愿意成為第一個漲價者,除非所有超市同時漲價。
雖然抑制價格上漲的因素很多,供應商還是認為,一旦運費上漲幅度超過了廠家的消化能力,物價上漲也不是不可能。
人和米業就表示,米價肯定要漲,上漲幅度應該與運輸成本增長成正比,這一幕可能在7月下旬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