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杭城叫響的本土超市品牌一個個“變臉”。陪伴杭城市民七年之久的家友超市下月起將更名為“世紀聯華”,就在兩個月之前,地處文一路的華潤萬佳超市也更名為“華潤萬家”。與此同時,各大超市爭開新店的步伐加快,下半年又將新開五六家超市門店,這一切都喻示著杭城超市零售業競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統一品牌謀求跨區域發展
作為本地最老牌的超市,家友超市的變遷無疑更吸引了杭城市民的關注。兩年前,上海聯華并購杭州華商集團,考慮到家友超市在本地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家友品牌延續使用。時至今日,全省已開出34家家友超市門店,聯華華商集團也坐上了本地零售業的頭把交椅。可集團旗下諸多的品牌卻不利于品牌推廣和擴張。聯華華商集團負責人說,幾經購并重組,公司屬下已有家友、萬家福、聯華、快客等諸多品牌,給企業管理、形象推廣都帶來不便。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內大型超市企業已進入跨地區經營階段。本土企業欲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連鎖經營、聯合兼并等模式勢必大行其道。據了解,聯華集團計劃在我國東部地區發展100多家大賣場和食品加強型超市,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區擴展。統一品牌,統一形象,統一出招,有助于形成合力,提高市場競爭力。今后聯華旗下按業態和規模大小分為世紀聯華、聯華、快客,分別為大賣場、標準超市和便利店。杭城第一家世紀聯華門店本月中旬就將在大關開業。無獨有偶,華潤實施新品牌戰略后也劃分了類似的三種業態標準。
挖掘自有品牌效應
如今走進大超市,以超市自身品牌命名的商品已屢見不鮮。超市利用品牌優勢和賣場優勢,打造自己的品牌產品,已成為全球零售業競爭的一大趨勢。歐美連鎖超市巨頭,差不多都有自有品牌。今年以來,在“洋超市”出現的自有品牌的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據稱,家樂福已推出了400多種自有品牌,年底前將達到800多種商品。超市自有品牌比起同類商品,價格要低20%-30%左右,加之本身的品牌優勢,對消費者很有吸引力。業內人士估計,未來5年內,自有品牌也將成為國內超市一大賣點。華潤萬家超市有關負責人坦言,實現新品牌戰略,一大目的就是要大力開發自有品牌商品。聯華統一品牌后,也將充分利用資源,擴大自有品牌規模。由于國內連鎖零售業競爭日益激烈,單純的商品銷售利潤明顯趨薄,加強自有品牌的開發,可將利潤空間延伸到生產領域。而目前我國本土超市的自有品牌所占份額僅占千分之五左右,發展空間還很大。
超市競爭發起最后沖刺
進入2004年,超市競爭已趨白熱化。6月1日實施的《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將外資進入商業的“門檻”大大降低。而根據入世協定,從今年12月11日起,商業領域的開放將全面取消地域限制。外資零售巨鱷對杭城豐厚的消費市場虎視眈眈。美國沃爾瑪、意大利依邦超市都已在選址、籌備開業,好又多、樂購、物美都將在下半年新開門店。在業界人士看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大家都在發起最后的沖刺。
中外超市企業的差距還十分明顯。中國零售業排名第一的上海百聯集團去年的銷售額是485億元,即不足6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只相當于沃爾瑪9天的銷售額。從門店發展速度看,內資企業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外資企業的發展速度。但從所統計的超市企業單位面積銷售額數據看,外資零售企業明顯高于內資零售企業,外資企業平均每平方米銷售額為2.06萬元,內資企業平均每平方米銷售額只有1.4萬元。謀求“變臉”、做大品牌,或許就是內資企業打響保衛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