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硫磷、甲胺磷、氧化樂果、乙酰甲胺磷……這些高危毒性農藥,竟然殘留在消費者日常吃的蔬菜上。昨天,北京市食品安全辦首次通報了全市蔬菜農藥超標的檢測情況。
通報指出,通過抽樣檢測,全市有9個超市和批發、零售市場被查出不合格蔬菜,而這些蔬菜的來源中竟包括北京3家有名的蔬菜生產、配送基地。
抽檢結果
不合格蔬菜樣本僅占一成
6月到7月,農業部對北京市進行了2004年第三次蔬菜農藥殘留例行監測抽檢,共抽取蔬菜樣本104個;同時北京市農業局和工商部門也進行了同步抽檢,共檢查蔬菜樣本94個,共計抽取樣本198個。
此次抽檢共涉及24個商場、超市、基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包括大白菜、油菜、黃瓜、茄子、番茄、菜豆、甘藍、芹菜、甜椒和西葫蘆10個品種。檢測項目涵蓋了第二季度最有可能使用在蔬菜種植中的13種農藥。
檢測結果顯示,198個樣本中,共有21個不合格,占10.6%。主要查出的超標或禁用的農藥為甲胺磷、對硫磷、氧化樂果、乙酰甲胺磷。
暴露問題
超市蔬菜質量隱患較大
農業部門有關人士表示,抽檢發現北京的蔬菜產品目前存在三大問題。一是超市中的蔬菜質量安全隱患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配送超市的企業自身缺乏嚴格管理措施,導致配送蔬菜質量的良莠不齊,同時超市自身也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和制度;二是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蔬菜質量把關不嚴,個別市場未能認真落實蔬菜“場地掛鉤”制度,致使銷售的蔬菜來源不清,無法追溯;三是甘藍類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現象較為嚴重,可能因為甘藍類在生長過程中易受病蟲害,而且容易吸附噴灑的藥劑。
據市農業局人士介紹,從2003年到今年第一季度,農業部門對北京市蔬菜基地連續六次的監測中,北京蔬菜基地的蔬菜產品合格率一直為100%。但是,在本次抽檢涉及的5個蔬菜基地的11個樣本卻出現了問題。而這次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上述基地的自有種植面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供應,而其使用同一品牌大量采購、集中配送的蔬菜缺乏嚴格的檢測和管理制度,致使其配送給超市的蔬菜出現了問題。
政府態度
蔬菜抽檢結果定期公布
昨天,市政府農村工作委員會張貴忠委員在市食品安全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氧化樂果等高危農藥是政府明令禁止的,可抽檢卻發現蔬菜樣本中有不少高危農藥。”
張貴忠說,此次抽檢結果已引起了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市食品安全領導小組還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對任何企業都絕不護短。他表示,目前對于抽檢中發現農藥超標的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單位要在全市進行通報批評,責令其提出整改措施,規范進貨渠道;同時收回北京市小湯山、大運河、谷豐行等不合格基地的安全食用農產品證書;對于經銷不合格蔬菜的市場、商場、超市依據產品質量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對在此次抽檢中全部樣品都合格的生產經營企業予以通報表揚。
張貴忠告訴記者,今后在每年農業部例行抽檢5次的基礎上,由市政府出面再進行6次蔬菜安全抽檢,同時還將把抽檢的結果和企業的排名定期向社會公布。
抽檢樣本全部合格的單位
1、東城區南小街菜市場
2、家樂福馬連道店
3、熊貓環島綜合市場
4、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利客隆雙榆樹店
5、綠園偉業有限公司
6、北京八里橋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7、北京順沿特種蔬菜基地
8、北京順義區北務鎮種植業聯合會
9、順義張鎮貝斯特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10、密云河南寨荊栗園小區
抽檢不合格樣本涉及的商場、超市和批發市場
1、北京美廉美連鎖商業有限公司花園路超市
2、北京旺市百利五棵松店
3、北京分鐘寺家世界購物廣場有限公司
4、豐臺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
5、豐臺區岳各莊批發市場
6、北京朝陽大洋路綜合菜市場
7、北京海淀區海中市場
8、北京富國里綜合菜市場
9、北京市東花市北里市場園小區
抽查不合格蔬菜涉及的農產品基地
1、北京小湯山地區地熱開發公司
2、通州區北京京東大運河農產品配送中心
3、平谷區北京谷豐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4、密云李各莊蔬菜基地
5、房山區北京神州綠普果蔬產銷經濟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