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百聯集團橫空出世,曾激起軒然大波。3年后,上海商業似乎又在醞釀著一次大變局。
值得業界特別關注的有兩點:一是傳聞百聯集團總裁、聯華超市董事長王宗南或將被調離;二是上海市政府再祭合并大旗———上海糖煙酒集團、農工商集團、光明乳業、梅林正廣和以及錦江食品等在上海食品產業各大環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5家公司,將組建新的“光明食品集團公司”。還有消息稱,超商板塊將從百聯集團剝離進入新的食品集團。
據悉,接替王宗南職位的,可能是百聯集團現任副董事長呂勇明。
據說,王宗南將成為合并后成立的新集團的負責人。
■ 百聯兩大主帥兩月被換
事實上,張新生被調離后,有關王宗南也將調離的消息4月起就在坊間流傳。
盡管百聯集團新聞發言人錢石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暫時還不知道王宗南即將被調離百聯集團的消息,但記者透過知情人士了解到,這一消息并非空穴來風。
想必王宗南此時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
這距離張新生從百聯集團董事長一職調任上海市經委副主任,不到兩個月時間。
至此,掌舵百聯集團3年之久的董事長和總裁已被悉數換下。
張新生的離去,被業界分析為除了正常調動外,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緣于百聯集團旗下6家上市公司紛雜的人事關系導致的整合不力。那么,王宗南的此次調離,又是何故?
不可否認的是,與張新生一樣,在百聯集團3年,王宗南的業績有目共睹。王宗南直接負責和領導的聯華超市,以年銷售382.85億元、3786家網點規模連續第9年穩居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零售企業第一名。
“但由于沒有實現預定目標,顯然令人并不滿意目前這樣的結果。”有關人士對記者說。
“王宗南的確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不論是在資本運作還是經營管理上。”某證券業研究員認為,當時上海市政府希望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百聯集團的整合工作,而現在現在差距太遠,再加上其他因素,從而導致如此局面。
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能看到國企氛圍與行政色彩濃厚這一點,百聯集團換帥頻頻也就不難理解了。
可是,對于百聯來說,這究竟是福是禍?
“百聯集團的組建和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如果僅僅通過市場整合,百聯集團做強做大之路也很難實現,因此政府的干預不可或缺,也至關重要,更是現實情況。但一定要把握度,干預過多對企業的發展絕非益事。”百聯集團內部一位負責人說:“政府更應在政策上多支持一些,服務上做得更好一些,百聯集團才會走得更好。”
據有關人士介紹,在外部競爭激烈的條件下,需要避免無謂的消耗和浪費,百聯集團希望盡快實現超商板塊的業務整合,政府的態度才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據透露,華聯超市與聯華超市的整合,目前仍然沒有時間表。
■ 百聯離零售航母到底有多遠?
百聯集團旗下最難整合的是超商板塊———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由于涉及到人事、體制和資本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兩家企業的整合工作一直未能啟動。
但不久前華聯超市殼資源被上海新華發行集團買走,華聯超市退市成為必然。這破除了以前兩家企業若要合并時無法回避和解決的資本市場、政策和法規上的桎梏。外界一致認為,聯華與華聯的整合將近水到渠成。
這一時刻,百聯集團等了整整3年。而作為主管百聯集團超商板塊業務的王宗南,毫無疑問,更是為此傾注了不少心血。
一旦華聯與聯華順利實現整合,意味著百聯集團在打造零售航母道路上最大的一處障礙已被消除。
遺憾的是,關鍵時刻王宗南又被傳即將調離。
也許,未來的工作崗位能讓王宗南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問題是,作為一位有著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企業家,他會甘心就此離去嗎?
會留下多少遺憾,也只有王宗南本人心里最清楚了。
掌舵百聯集團這艘中國零售業航母的兩大主帥全部調換,讓業界對有關舉措的理解和百聯集團的未來都變得有些撲朔迷離了。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百聯集團已經成為上海商業的標志。標志企業中關鍵人物的更迭,對企業本身以及上海商業格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不言自明。
此番王宗南離去,對于發展中的百聯集團尤其是聯華超市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對勢頭良好的聯華超市的將是外人難以想象的。”百聯集團某高層說。
不過,也有證券業分析人士表示,王宗南的離去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為百聯集團本身的資產比較優良,無論換成誰來領導,只要戰略思路不出大錯,都不會太差。
在張新生被調離時,曾有分析認為,除了正常的人事調動因素外,可能也是借助非華聯超市或聯華超市背景的高層之力,也許可以將百聯集團內部的歷史問題以及復雜的人事關系放在一邊,使資產重組得以真正推行。那現在是否又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王宗南傾力打造的華聯超市又由誰來具體接手,接替者又將把華聯超市帶向何方?
另有消息人士稱,百聯集團超商事業部所屬的超市、大賣場、便利店有可能從百聯集團剝離,進入即將組建的新光明食品集團,在實現了聯華、華聯、世紀聯華、吉買盛等超市、大賣場的同業態整合后,將與新食品集團內的農工商超市、捷強超市、可的便利、好德便利等超市、大賣場、便利店公司組建新的連鎖集團。
如此一來,對百聯集團來說,除了人事變化,自身業務也被動了筋骨。不能不指出的是,沒了超商業務的百聯集團,離零售業航母的夢想會不會從此更加遙遠?
所有這些問題,也許只能交給時間來解答了。
■ 新航母能否順利出海?
6月14日,上海梅林正廣和旗下的G梅林、光明乳業、上海市糖煙酒集團旗下的G食品、農工商集團旗下的G都市和G海博5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全天停牌。6月15日,5家上市公司繼續停牌。
這5家企業均是上海要組建的光明食品集團的成員企業。早在3年前,上海市就有意圍繞煙糖酒集團進行食品行業的國資重組,但時至今日始見端倪。據說,具體整合方案將在近期公布。
由于農工商集團還是光明乳業大股東上海牛奶(集團)的股東,因此,這也從側面契合了王宗南將任農工商集團負責人的消息。
據了解,新的光明食品集團可能將參照百聯集團的重組模式,根據不同業務實行事業部制。
果真如此,這至少表明上海市政府在相當程度上還是認可百聯集團的重組模式與經驗的。令人困惑的是,為何仍要調離張新生和王宗南呢?假若認為百聯集團的重組好壞有待評估,上海市政府又為何再次以政府之力組建新的超大型食品集團?
據悉,重新整合后的集團將成為國內食品行業領域最大的企業,不僅承接現有光明食品“光明”、“梅林”、“正廣和”、“冠生園”、“大白兔”等眾多著名品牌,橫跨乳業、飲料、食糖等食品業的各個子行業,并且涉及到食品研發、生產、加工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
由此來看,新的光明食品集團遭遇人事難題和不同體系業務重組的難度將會更大,旗下各行業和各公司之間的整合甚至比百聯集團還要復雜得多。
重組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復雜的業務架構,還有更為復雜的股權問題。并入新集團的5大公司,涉及到5家上市公司,因此,這些上市公司之間的股權劃轉將成為下一階段關注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農工商集團是光明乳業大股東上海牛奶(集團)的股東,而外資背景的達能也增持光明乳業股份至20.01%,這些都會增加重組難度。
業內人士指出,重組后的食品集團不排除對這幾家上市公司進行私有化。所謂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某個股東收購其余股東的股份,使股權集中,從而達不到上市規定所要求的股權分散的比例,因此退市,不在交易所上市流通。所以,新食品集團未來的資本整合,目前看來走的也只會是吸收合并或通過犧牲其他上市公司的老路子,仍然難以避開百聯集團整合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此外,與企業整合相比,王宗南顯然更擅長零售業的戰略與經營。而新的光明食品集團雖與零售業存在密切聯系,卻畢竟屬上游制造業,并非王宗南得心應手的超市業務。盡管王宗南的能力毋庸置疑,但能否在新角色中實現上海市政府打造新的產業航母的目標,仍然存在變數。當然,如果超商板塊剝離百聯進入新食品集團且被作為企業,則另當別論。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王宗南的調離將為百聯集團帶來多大影響,即將組建的上海食品行業航母又會經歷哪些輝煌與波折,新一輪的百聯人事變動和上海食品巨頭間的合并已成既定事實,上海商業的再次變局已無懸念。
我們惟有希望它能一路走好。
王宗南簡歷
王宗南,現年47歲,在職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曾任:上海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內外聯綜合商社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黃浦區副區長、上海市黃浦區區長助理;黃浦區財政貿易辦公室主任、副主任;中共黃浦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現任:上海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上海百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友誼復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