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熟食柜臺是超市里最容易產生衛生隱患的地方之一 |
超市是人們日常消費購物的重要場所之一,超市里的購物安全、食品衛生也就和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目前北京的各家超市里食品衛生是否完全讓人放心?市民在超市里購物又是否會有健康隱患呢?記者日前對一些超市進行了暗訪,并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執法部門的專家。
調查一 新做面包無防塵設備
記者日前來到朝陽區北三環附近的一家規模比較大的超市。上午10點多鐘,購物環境比較舒適,所有的商品都按類別有序地擺放著,牛奶、酸奶等奶制品以及一些熟食都存放在冷藏柜或保鮮柜里。但在制作面包的面包房,記者看到做好的長面包都用托盤裝著暴露在空氣中,放在多層的架子上供消費者選取,這樣消費者不但可以直接接觸到面包,而且如果有灰塵也會直接落到面包上。而記者在另外一側銷售燒雞等熟食的柜臺前發現,雖然燒雞上覆蓋有防塵的保鮮膜,但為了方便拿取,保鮮膜已經褪到了底下,形同虛設,食品還是暴露在外。
在這家超市里銷售干果等食品的柜臺處,記者看到所有的食品都放在玻璃柜子里,里面還放有盛食物的器具,消費者可以自行裝袋。不過記者注意到,還是有人直接抓起商品放在嘴里。而另一邊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員也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專家點評
這家超市的面包及熟食柜臺均沒有達到防塵防蠅的要求,因此在食品衛生上存在一定隱患。提示商家面包、熟食不應該暴露存放,必須要有玻璃柜或者罩子,至少要有保鮮膜來覆蓋,即使消費者購物時要揭開保鮮膜,之后還是必須蓋上,以免食品暴露在空氣中而被污染。而散裝食品因為沒有獨立包裝,為了保證食品衛生,不應該讓顧客直接接觸到食品。應該有專人監督,或者在食品處放上提示牌,提醒顧客不要直接用手接觸。
調查二
工作人員佩戴口罩不規范
記者隨后又來到東三環附近一家中型超市,在這家超市現場烤制烤雞的操作間里,記者看到雖然烤好的雞以及做好的熟食都放在透明的柜子里,但柜子是向里面的工作人員開放著的,而工作人員雖然戴著口罩,但只捂住了口并沒有罩上鼻子。
另外,在這家超市記者還看到一些促銷的酸奶因為數量比較多,冷藏柜擺放不下,就挨著冷藏柜堆在了地上。
專家點評
按照規范的要求,超市里制作熟食的工作人員都應該戴口罩,而戴口罩應該完全覆蓋住口鼻,防止飛沫污染食品,如果只捂住口還是不規范的。而像酸奶這種容易變質的食品應該在2到6℃的環境中保存。
專家采訪
五項規范監督超市購物安全
崇文區衛生監督所公共衛生執法科科長張鐵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衛生部門主要從幾大方面對超市進行衛生監督,保證消費者的購物安全。首先是對超市的進貨渠道嚴格把關,主要是杜絕黑窩點生產的商品進入超市,從源頭上確保消費者的購物安全。因此要對給北京的超市供應商品的供貨商索證,要求他們必須提供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有效證件,而且證件上必須加蓋單位的紅章,不能使用復印件,以防造假。還要查實證件是否過了有效期。另外,還要提供相關商品的近期檢驗報告。
其次,衛生部門還要求商品的定型包裝上標識必須齊全,要有食品名稱、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以及廠家電話等。對于檢查中發現的超過保質期或者沒有生產日期的食品,要求立即下架,并進行相應處罰。
第三,對于熟肉等散裝食品,要求必須要有專門冷藏的區域,要有保鮮柜或者防塵罩等,至少要有保鮮膜覆蓋,并在低溫下保存(一般是0到10℃)。熟食品的操作間,溫度要在25℃以下,以確保食品安全。而在銷售散裝食品時,必須貨、款分開,杜絕污染食品。制作熟食的工作人員,上崗前必須要有健康證和培訓證;在進入熟食間時還要換上專用的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手也要經過清洗消毒,指甲必須干凈、剪短,不能佩戴首飾。如果戴手套,要每兩小時更換一次。另外,衛生部門還要求制作熟食、冷葷制品的操作間必須達到“六專”要求,即專人、專室、專工具、專冷藏、專消毒、專空調。
第四,目前衛生監督部門還對超市里的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如對使用中央空調的大中型超市,要檢查中央空調運轉是否正常,是否送新風,過濾網是否及時清洗消毒,出風口是否干凈,空調是否有專人負責,還要檢查每天空調的檢查記錄。另外,在現場檢測中,還要運用快速檢測設備來檢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
第五,公共用具要保持干凈。由于超市里的商品、食品大多都有獨立包裝,因此目前相關部門并沒有要求對超市里的購物筐、購物車進行消毒,但要求超市必須保證這些工具的潔凈。但對直接接觸到食品的器具,如散裝食品的盛放器具,以及做熟食等要使用的墩子、刀、秤等用具,必須及時清洗消毒。
另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各區縣正著手進行試點,即在每個區里選擇一家有影響的大型超市,在里面安裝檢測空氣質量的探頭,自動檢測空氣質量,并安裝電子公示牌,對檢測到的室內空氣質量、溫度、濕度、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等及時進行公示,增加公共場所空氣質量的透明度。
消費者說法:
★謝女士:
我覺得一般情況下超市里的貨品質量還是有保證的,但有一些超市的散裝貨品,比如說干果、蔬菜啊,沒有人來管理,我看到有的人在購買時經常挑三揀四,我擔心這會對食物有污染,所以自己也不敢買了。而且,超市里的散裝貨品很多不好找到生產日期的,也不知道保質期是多長時間。
★高小姐:
在超市里購物我還是比較有安全意識的,我現在從來不買散裝食品,因為以前看到過有人在超市里用手抓著吃,擔心不干凈,所以再也不買了。購買食品之前我還會仔細看是否過期,盡量買生產日期比較近的食品。賣熟食的人員如果沒有戴手套就抓食品,我會主動提醒他用個塑料袋幫我拿食品。
★王先生:
我覺得超市的購物環境一般都比較封閉,相當多的超市是在地下一層或二層,遇到緊急情況不容易疏散,有安全隱患。
專家提醒
超市購物要看好標識
張鐵巖提醒市民,去超市購物,購買有包裝的物品時一定要看標識,如購買食品,要看包裝上是否有食品名稱、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上面還要有廠家電話。如果是購買散裝食品,要看食物的存放條件是否衛生,看是否有防塵設施,是否有專用的盛放用具等。另外,如果在超市里購買真空包裝食品,如果發現有“漲袋”現象就不要購買了,以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另外,畢竟超市是人員相對密集而且封閉的場所,在夏天里空調使用率也比較高,建議市民在超市購物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左右。另外,在超市購物會使用一些公共用具,如購物筐、購物車等,由于多人使用,因此從超市回家后要立即洗手。而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食品,一定要盡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