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北站家樂福超市內,記者發現有一包食品當天就已到期。
“以后這種情況就屬于違規了。”昨日,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超市 須為顧客預留保質期
9月7日,國家商務部出臺了《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征求意見稿),這是國內首部零售業態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按照這個規范,當天到期的食品必須下架,超市自制涼菜等食品4小時內不能銷售完,也必須下架。
據商務部一負責人介紹,這份意見稿中首次提出:“超市必須為顧客預留保質期,最起碼應留出一天的存放時間,不能銷售當天就已到期的食物。”
按照這個規定,在商品處理上要求大超市應設置獨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問題商品在超市采購、配送中心和門店必須在下達下架指令后48小時完成問題商品下架。
昨日,記者采訪了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工作人員顏金華。據她介紹,這部法規本月16日將完成征求意見,年底將出臺,商務部和地方商務部門將是行業管理者,執法者將是工商以及食品衛生監督部門。
調查 賣當天到期食品很普遍
目前,沈陽大超市銷售當日到期的食品很普遍。昨日,記者在北站家樂福、廣宜街樂購等大超市,都看到銷售當天到期食品的。在家樂福超市,記者看到一款食品的包裝袋上,明確寫著“二、三季度保質期為5天”,最早的一包上的生產日期則標著“9月7日”,截止到昨日正好5天整。
“如果顧客沒注意把當天到期的食品買回家,吃不了不就壞了?”對于記者的疑問,負責該柜臺的促銷員卻表示,吃不了的話放在冰箱里應該還能放一天。
此外,不少大型超市中,大部分直接入口食物沒有遮蓋防塵。還有一些自制的涼菜暴露在空氣中。而按照意見稿規定,今后沒有遮蓋防塵的超市也屬于違規,包括目前不少超市促銷售的肉類長時間放在常溫下銷售等“擦邊球”,都將屬于違規行為。
【《規范》解讀】
工作人員:不得帶病工作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有發熱、腹瀉、手外傷、皮膚濕疹、嘔吐、流眼淚、流口水、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衛生病癥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
超市銷售:嚴禁更改保質期
由生產者和超市預包裝或分裝的食品,嚴禁更改原有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限。超市自制生鮮產品,保質期不得超過當日。
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應在經營場所內就地搗碎銷毀,不得退貨或者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