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求是新村的劉小姐已經很長時間沒去超市買菜了。以前,關于去哪里買菜的問題,劉小姐總是在超市和農貿市場之間徘徊:超市干凈、衛生,農貿市場便宜但環境較差。
如今,這個問題不再困擾劉小姐了,她毅然選擇了家附近的東山農貿市場。原因是兩個多月前,東山農貿市場變得跟超市一樣干凈整潔了:鹵味銷售采用鹵味冷藏箱形式;家禽攤位施行全封閉包廂式,窗口做成移窗,便于銷售接待;水產魚缸采用玻璃格式,內傾式擋水,避免原水產攤位水溢濺后影響通道行走的弊病;醬菜等散裝裸露食品,盛器統一加蓋加罩……“現在市場的衛生環境一點不比超市差,東西也更便宜。”劉小姐說。
浙江要推超市版農貿市場
東山農貿市場的“華麗”轉身并不是個例。今年,杭州市政府決定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全市的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首批試點單位選擇了東山農貿市場和刀茅巷農貿市場。對于“改版”后的新市場,劉小姐的評價是:逛這樣的菜市場如同逛超市商場一樣舒心。
據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楊菊芳介紹,對實施工程改造,經驗收合格的農貿市場按審計核定的金額,由市財政補貼35%,區財政補貼35%,市場舉辦者承擔30%。這項政策對各類投資主體和各種經濟成分的農貿市場全都適用。也就是說不論這個農貿市場是國營的,還是集體的,私營的,或是各種經濟成分混合股份制形式的,只要進行市場改造提升都可享受這項政策帶來的優惠。
對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并不僅僅限于杭州。從昨日舉行的全省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現場會傳出消息,我省將于3-5年內力爭改造提升現有的城區農貿市場,在全省范圍內推出“超市版”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改造是大勢所趨
農貿市場為何要積極改造?省工商部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消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農貿市場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然方向。從市場競爭環境看,目前國內外先進流通業態大舉進入和迅速崛起,各類流通業態之間競爭空前激烈。
據統計,杭州市區范圍現有歐尚、樂購、家樂福、世紀聯華等各類大型超市門店50多家,他們銷售的農副產品和生鮮食品已占全市市場份額的40%左右,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還有相當一批食用農產品專營專賣店,也在吞噬著原本屬于農貿市場的市場份額。
農貿市場要想在嚴酷的競爭中不被擠垮,不被淘汰,唯有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提高核心競爭力,主動接軌現代流通業態,才能在現代物流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已是當務之急,迫在眉睫。
新版農貿市場將會是啥樣
新版農貿市場將會是啥樣?在我省剛出臺的《浙江省“十一五”商品交易市場發展規劃》中,已明確農貿市場的發展方向,將大力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鼓勵農貿市場開展標準化建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農貿市場“臟、亂、差”狀況,實現農貿市場的升級換代,建設一批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新型農貿市場。
據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農貿市場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提升:首先,提升傳統經營模式,積極支持中心城鎮因地制宜改造提升農貿市場,鼓勵“農加超”、“農改造”等不同經營模式共同發展;其次,實施標準化建設,逐步對農貿市場的經營環境、經營設施、經營管理和配套設施等進行標準化建設,逐步從攤點式向店鋪式發展,在市場內配置冷藏庫、冰庫、保鮮庫等保鮮設備;最后是鼓勵引進優質產品,積極鼓勵主產區農產品經營大戶、產地大戶、大型食品加工企業、流通企業、連鎖企業入場設立專區專柜,積極引進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和品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