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臨近,作為中國人最喜歡的傳統油炸食品重要原料,食用植物油也進入銷售旺季。對年輕人來說,到超市購買品牌食用油是通常的選擇;多數生活節儉的老人和人口較多的家庭,更傾向于到農貿市場購買價格便宜的散裝油。工商質監部門提醒:提高識假能力,慎買散裝食用油。
質檢報告
三季度我省植物油合格率76.6%,一企業不合格棉籽油被曝光
12月20日,記者從河南省質監局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該局抽取鄭州、開封、洛陽等地的100家食用植物油企業生產的124批次植物油,對色澤、水分及揮發物、雜質、酸值、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鉛、砷等衛生和理化指標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合格95批次,抽樣合格率為76.6%。
其中,鄢陵縣宏發油脂有限公司生產的散裝棉籽油因氣味、滋味、加熱試驗(280℃)、溶劑殘留量等指標不合格被曝光。
據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抽查結果表明:大型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高,抽樣合格率達100%;中小型企業產品質量較差,抽樣合格率為74.8%。
據介紹,本次抽查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色澤不合格。色澤主要反映了油脂的純凈度,加工工藝和精煉程度,本次檢查有11批次產品色澤超標,其中8批次為芝麻油。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在加工過程中對焙炒工藝條件控制不嚴。二是溶劑殘留嚴重超標。本次檢查有4批次產品溶劑殘留超標,最高的溶劑殘留量竟達到658mg/kg,是國家標準的12倍多。三是個別產品酸價、過氧化值超標。酸價、過氧化值超標容易引起產品變質,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工商檢查
鄭州未發現被曝光不合格食用油
12月20日,根據質監部門公布的結果,記者跟隨工商部門對鄭州農貿市場和部分超市銷售的食用植物油進行了檢查。當日上午,記者跟隨花園路工商所的執法人員來到緯四路農貿市場檢查。在市場最里面,共有三家糧油商戶,三家商戶的貨架上擺著5升、1.7升、2.5升等不同規格的植物油,品種有大豆油、花生油、色拉油、調和油等,這些油多是金龍魚、福臨門等知名品牌和星河、鑫苑等本省品牌,其中一家商戶銷售品牌為“好理油”的散裝植物油,這些油裝在大塑料桶內,如果消費者要購買,商戶就根據顧客的需要用分裝機把大桶的油盛到顧客自己帶的油桶里。
檢查中,執法人員沒有發現這三家商戶銷售鄢陵縣宏發油脂有限公司生產的不合格棉籽油,這些商戶的進貨手續、產品質檢報告和衛生許可證都符合規定。
據一商戶介紹,同品牌同重量的食用油,他這里一般比超市里便宜幾塊錢。
當記者問:“如果同品牌同重量的食用油,和超市的差價在十幾元到二十元,有沒有可能?”商戶老板告訴記者:“名牌食用油的進價都差不了多少,如果價錢差這么多,就得懷疑這油是不是假冒的。”
隨后,記者又跟隨劉砦工商所對南陽路劉砦農貿市場、福華街工商所對航海北街農貿市場的糧油商戶進行了檢查,均未發現省質監局曝光的那家企業生產的食用油。
對于很多生活節儉的老年人或人口較多的家庭來說,到農貿市場購買價格便宜的食用油也是一種節約開支的好辦法,但在記者跟隨工商部門檢查過程中,散裝食用油的質量并不能讓消費者吃得完全放心。
今年11月9日,記者跟隨鄭州齊禮閻工商所的執法人員在金海農貿市場巡查時,在一家香油作坊外邊發現了4個大編織袋,詢問
周圍商戶卻沒人“認領”。執法人員打開查看時,發現共有500多個用過的輸液瓶,有的標簽上還有患者的姓名、床位號等。
12月17日,鄭州市中原工商分局桐柏路工商所在轄區內查獲一生產假冒小磨香油的窩點,該窩點為了降低成本,用價格偏低的色拉油、棉籽油和香油精勾兌出來假冒的小磨香油。工商人員介紹,勾兌香油用的粗制棉籽油多是未經精煉的,棉籽中含有大量棉酚、棉綠素等有毒物質,食用粗制棉籽油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造成人體的胃和腎臟損害。因此,粗制棉籽油不能吃,而用香油精制作的香油更是假冒偽劣產品,是國家絕對不允許的。
專家說油
有些消費者認為散裝油新鮮,價格便宜,其實是誤解。
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說:“有些消費者喜歡買散裝食用油,認為散裝油新鮮,價格便宜,其實是誤解。”他介紹說,個別企業把質量低于同等級小包裝油的產品作為散裝油出廠,在經營過程中,質量不一的散裝油經常混存在一起。另外,很多散裝植物油容器不密封,散裝油接觸空氣中的水分和陽光,易造成油脂酸敗和氧化。在銷售過程中,裝散裝油的大桶不斷有新油加進去,容器中始終有一部分是陳油。這部分陳油會使整桶油加速變質,產生的過氧化脂,食用后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另外,散裝油的油桶大多未經消毒,易受到污染,因此散裝油的質量不穩定。
消費提醒
怎樣選購食用植物油
據了解,食用植物油的鑒別按國家標準分為等級油和非等級油,非等級油現有色拉油和高級烹調油兩種,是普通油經脫酸、脫膠、脫色、脫臭(脫脂)等工序加工精制而成,其特點是無色、無味,烹調無煙,衛生狀況好,經高溫處理過,不含殘留溶劑。色拉油和高級烹調油,標準要求高,質量變化快,小包裝油一般以新出廠的為好,放置時間長(特別是過夏后)就容易不合格,散裝油因油桶、售油器等污染容易不合格,另外還要防止以高級烹調油冒充色拉油的現象。等級油國家現行標準分一級和二級兩個等級,市場銷售的食用植物油必須符合最低等級標準。但現在市場上仍有不符合標準的質次油銷售。
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食用植物油的時候,應盡量到信譽好的大型超市或商場購買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如果一定要在農貿市場或小百貨商店選購散裝食物油,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仔細看包裝,特別是從蓋子與桶是否匹配等細節,判斷是否使用了回收桶。如果使用回收桶,說明該油的生產不地道;二是看標志是否齊全、規范;三是同重量同品牌的食用油,如果價格比超市便宜得多,就有可能摻假,盡量不要購買。
采訪中,專家還提供了外一套鑒別食用油量的方法——“一聞四看”:一聞用手指蘸一點油抹在掌心,搓后聞其味,品質優良的油不應有異味。
四看:一看透明度,好的植物油應該清晰透明,不混濁,無沉淀,無懸浮物。花生油遇冷會有乳化現象,屬正常。二看色澤,純凈植物油應該只有油脂本身顏色。三看沉淀物,沉淀物越少越好,優質油應無沉淀物。四看產品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