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阿里巴巴的盒馬終于“獨立”了。近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通過全員信宣布了阿里巴巴新一輪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本次升級的核心是保障創新、投資未來,其中“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侯毅繼續擔任盒馬總裁,向張勇匯報。”
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一號工程,此番升級意味著盒馬的新零售探索獲得了階段性成果,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號稱“新零售”樣板的盒馬,作為“阿里系”,在剛成立的時候就備受業內關注。從一開始,盒馬就和創新二字緊密相連。盒馬在剛出現的時候曾被稱為“四不像”,作為一家平均面積為4000平方米的大型實體商超,它的里面有餐飲、配送、App等多種元素,并不符合傳統實體店的模式。其中必須下載盒馬App才能在店內消費和奪人眼球的進口大海鮮更是成為業界討論的話題。
實際上,盒馬誕生的時間并不是零售行業的黃金時期。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5%,降幅相比上年擴大了0.4個百分點。而當盒馬誕生后,零售行業出現了許多線上線下融合的嘗試,而如今,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零售行業的大勢所趨。很難說如今零售行業的變化是否跟盒馬或者阿里巴巴有著直接的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盒馬的出現讓整個行業看到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據了解,2016年,阿里巴巴對盒馬進行了第一次注資,去年又進行了大規模投入,模式逐漸成熟的盒馬正在加速奔跑。2017年底,盒馬鮮生門店數量為22家;截至去年12月底,盒馬App內的門店數量已達到了122家。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2018年中國快消連鎖百強”名單中,誕生四年的盒馬異軍突起,以300%的銷售增速躍居百強榜單第18位,是唯一一家增速達到三位數的企業。有業內人士估計,明年盒馬將直接進入前十。
今年前五個月,盒馬新增門店數量達到了41家,平均每三天就新開一家門店,盒區房覆蓋人口超過3000萬。截至目前,盒馬總門店數已超過160家。
對于此次升級獨立事業群,張勇在全員信中表示:“創新和變化就是阿里的基因。我們的組織只有不斷創新、變陣,在發展中成長,在戰斗中培養人,才能持續創造一個又一個風口。”此次升級將推動各項創新業務與阿里數字經濟體的生態融合,全面提升其服務能力和增長空間。同時,升級后的組織將進一步優化阿里巴巴的創新孵化機制,為創新業務“萬物生長”提供更好的土壤。
據悉,升級為獨立事業群后,盒馬將擁有絕對的獨立自主權,在戰略決策方面的自由度會變得更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盒馬目前還處于“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按照盒馬超過160家的門店計算,單店成本為6000萬元,前期僅門店投入就超過百億元,況且還有無形與日常運維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后的盒馬必然會面臨營收方面的壓力。
不過,一直做大店的盒馬也開始看到“小而美”的好處,開始轉變自己的戰略。在業態方面,除了基本的盒馬鮮生業態,目前盒馬還發展出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盒馬小站四個新業態。其中盒馬小站相當于“前置倉”,它將開在那些盒馬無法開店的區域,只提供外送服務;盒馬菜市定位城市的社區和郊區,跟盒馬標準門店不同的是,它的蔬果產品都以散裝形式出售,也不帶有餐飲區;盒馬 mini選址定位在郊區和城鎮,甚至是縣市;盒馬F2定位在辦公樓商圈,有點像便利店。
中國商報記者 冉隆楠/攝
除了業態的改變,盒馬在選品上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從原本惹人眼球的大海鮮變得更加接地氣,更加注重民生市場。
近日,侯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西瓜大米雞蛋白菜,這些是老百姓每天都要吃、每天都要買的東西。盒馬已經有160多家店了,今年還要不斷開店,除了海鮮牛排這種改善型食材,保障民生的商品更要做好。”除了商品的改變,盒馬還在門店上開始附加一些服務功能。比如北京盒馬鮮生十里堡店就出現了可以提供洗衣、改衣、鞋包護理、名表維修等服務的匠心工坊。
盒馬方面表示,升級將使盒馬獲得更大的舞臺。如果把升級之前的盒馬當作1.0,彼時盒馬的核心競爭力是線上線下、商品、營運、物流、供應鏈、服務。2.0時代的盒馬,在B端更要去探索零售業的發展,按照區域消費者的商圈特性精準研究商品配置,用技術提升整體零售的效率;在C端,盒馬的零售體系會落地,為用戶的日常購買提高便利。
“獨立”后的盒馬,面臨的不僅僅是挑戰,更多的也是機遇,至于其未來將如何發展,尚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