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股退市6年后,飛鶴乳業近日成功通過港交所主板IPO上市聆訊,距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
10月13日,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鶴乳業“)發布了通過聆訊后更新的資料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飛鶴乳業實現營收103.9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實現溢利(凈利潤)22.42億元,同比增長93.27%。
飛鶴乳業創立于1962年,是中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也是國內首家營收過百億的奶粉企業。按2018年零售銷售銷量價值計算,飛鶴在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中排列第一,市占率為15.6%;在整體國際和國內奶粉集團中排名第二,市占率為7.3%。
事實上,早在2003年,飛鶴乳業就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是中國第一家境外上市的乳品企業。不過,受困于融資成本過高等問題,飛鶴最終于2013年6月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并于2017年5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資料。
根據聆訊后資料,公司當前絕大部分營收來自于嬰幼兒奶粉銷售。2016年—2018年,飛鶴乳業的嬰幼兒奶粉收益分別為31.8億元、54.2億元和92.0億元,分占當期總收益的85.4%、92.0%和88.5%。
從產品線上看,飛鶴乳業的“高端化轉型”已初見成效。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占據飛鶴乳業總營收比例已穩定在65%左右。受益于此,飛鶴乳業在2018年的整體毛利率高達72.7%。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飛鶴乳業定位逐漸轉向高端,業績也靠高端產品支撐,但從研發投入上看,飛鶴乳業未來或將面臨后勁不足的問題。
2016年至2018年,飛鶴乳業的研發成本分別為1281萬元、1471萬元和1.1億元。即使拿投入最多的2018年計算,飛鶴乳業當期的研發成本占營業收入比重也只有1.05%。
相較于寒酸的研發開支,飛鶴乳業在營銷上的投入明顯慷慨了許多。2016年—2018年,飛鶴乳業的銷售及經銷開支費別為13.7億元、21.4億元和36.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 36.8% 、36.8%和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