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第十一個年頭的雙11,電商們依舊絞盡腦汁探索新玩法。全民開喵鋪、蓋樓大挑戰(zhàn)、拉人贏紅包、贏心愿大獎,各種營銷玩兒法同樣讓人目不暇接。“電商平臺雙11的促銷用券、返現(xiàn),難哭了小學數(shù)學老師,‘智商充值跟不上套路升級’。”這是今年雙11,網(wǎng)絡上挺火的段子。
你以為的“雙11”就是買買買,結果搖身一變成為“雙11全民奧數(shù)暨閱讀理解腦力大賽”。
一入“蓋樓”深似海,從此好友是路人
據(jù)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今年雙11除了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頭部平臺”外,還吸引了100多家各類電商平臺參與。這些優(yōu)惠規(guī)則除了要求網(wǎng)友自己努力外,往往還需要好友助力,不禁有網(wǎng)友感言“一入‘蓋樓’深似海,從此好友是路人。”那么,為什么各大電商大肆廣宣“補貼、補貼、再補貼”,消費者卻感覺薅羊毛越來越難?
這事兒不難理解。全國幾億消費者都在盯著雙11,對于龐大的消費市場而言,優(yōu)惠券、額度補貼反而顯得九牛一毛。雙11從來不是電商平臺、品牌商、制造商的“愛心捐助日”,為了這一促銷節(jié)日,他們需要提前幾個月熬夜、備貨、邀寵,由此,各種雙11紅包、購物津貼、折扣、免單等看似優(yōu)惠的游戲規(guī)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可能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雙11,線上、線下商品同款、同價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除秒殺活動、新品限量體驗價外,曾經(jīng)網(wǎng)上所謂的雙11驚爆價商品、特供款商品,其實在重歸理性。
鄭州某知名服企前電商部經(jīng)理王某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采訪時坦言,服裝行業(yè)沒有暴利,能提供消費者的讓利不是無限的。為了雙11期間沖銷量,國內(nèi)服裝業(yè)曾流行將一些服裝做出低配版,打雙11專供款型、驚爆價的噱頭,由此吸引消費者眼球、賺取利潤。但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遭到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差評。
“任何商品都有成本及商家的合理利潤訴求。雙11營銷只是攬客手段、而非銷售方式。這期間,可以有相對放量的營銷,但不會動搖線上線下同款同價的根本。”王先生稱,只要認清楚這一點,消費者就不會再為沒搶到所謂的驚爆價,有太多的失望和糾結。
綜上來看,電商平臺雙11帶給品牌商的實際價值,相當于一塊兒廣告牌、活動促銷告示以及下單通道。
線下也瘋狂,實體商家分食節(jié)日紅利齊邀寵
不止是一般消費品,也有越來越多的實體商家沖浪雙11的手法也越來越嫻熟。阿里本地生活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鄭州市場線下生活服務類商戶,在向河南人的錢包“邀寵”,這包括星巴克、麥當勞、蜜雪冰城、歌迷量販KTV等在內(nèi)的吃喝玩樂商家,以“飯票”、“糧票”的形式,推出可分開多次使用的電子券包,用于“到家”或“到店”消費。
大浪淘沙推出了5折的造型燙套餐,歌迷量販KTV推出了3.5折的4小時歡唱套餐。大潤發(fā)、漢堡王、哈根達斯、西貝、良品鋪子等國內(nèi)外品牌也爭相讓利。
滿減“神券”不斷,大牌美食不止5折,更有天貓雙11專屬定制商品供應。除此之外,邀好友砍價還能吃霸王餐,1元秒殺、神秘禮盒、新品首發(fā),等等。
蜜雪冰城運營負責人樊磊介紹,該公司推出了1毛錢買4張價值2元的券,相當于1毛錢可以當8塊錢用。目前,國內(nèi)2600家門店參與,一共銷售了24萬張券。“滿減也好、“神券”也罷,實現(xiàn)品牌與消費者線上線下更充分的互動,才是雙11帶給品牌商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