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隨著上一輪消費刺激政策落下帷幕,商務部、工信部和財政部等相關部委正在醞釀新一輪消費刺激政策。
“我們已經收到來自上級行業組織的消息,相關太陽能新產品的消費補貼政策近期將會出臺,目前我們正在推進一系列太陽能產品的銷售工作。”國內一家大型太陽能制造商的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太陽能產品,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品將是“十二五”擴大消費政策的首要獲益者。
穩消費呼喚政策接續
這新一輪消費政策醞釀于國內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控、出口大幅回落、經濟下行風險加劇的背景下。
得益于金融危機后的消費刺激政策,2011年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5.8%。其中,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6%,同比大幅提高10.1個百分點。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重回50%,這也是近十年來的首次。隨著上輪消費刺激政策的陸續到期,這種現象能夠延續多久?
“盡管2011年的消費不錯,實際增長達到兩位數,在16.5%以上,但是2012年將會下降。”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預計,由于資產經濟收入在下降,2012年的工資提高幅度肯定不會很大,企業很可能需要裁員。
雖然今年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尚未公布,但據商務部監測數據參考,盡管元旦和春節集中在1月,但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簡稱“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僅為12.7%,遠低于去年全年的15.9%。
2009年初,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了多個行業刺激政策:比如在家電和汽車行業實施的購置稅優惠、以舊換新補貼、汽車下鄉、節能惠民產品補貼等。
然而,隨著這些刺激政策在2011年底陸續到期,不再延續,相關產業陸續出現增長疲軟的狀況,“高開低走”軌跡非常明顯。
汽車行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于刺激政策退出以及部分城市實施“限購令”,商務部監測數據中,其銷售額同比下降了4.8%。
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控和家電購置刺激政策的退出,拉動與之相關的家電、裝修和家居等產業出現了大面積的業績下挫。家電、建筑及裝潢材料銷售額2011年分別同比下降了10%和5.25%。相關企業面臨資金鏈緊張,訂單減少,成本上升。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連鎖集團董事長王填對本報記者說:“2012年家電行業衰退20%的可能性較大,消費處于一個政策轉換的關鍵時刻。目前觀察,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將延續,而出口需求則大勢已去,因此出臺新一輪消費刺激政策已是迫在眉睫。”
消費新政重點圈定節能
“我國消費潛在需求仍有巨大空間,但考慮到今年消費增速減緩的勢頭,商務部正在和有關部門加緊研究新的促進措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最近一次例行發布會上的表態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事實上,年初以來,商務部便多次明確表態要將促消費政策進行到底,以彌補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淡出后的“政策真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節能環保領域呼聲最高,可能性也最大。
“繼續執行鼓勵消費的相關政策,不僅僅是商務部,包括發改委、環保部都在研究。比如說考慮到促進以節能環保、低碳減排為方向的產品消費。”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表示,“會不會有一些鼓勵性的政策出臺,仍在研究中。”
事實上,節能補貼的支持政策已在去年開始執行。
2011年8月31日,北京市商務委發布了《北京高效節能家電產品促銷試點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根據該《方案》,2011年9月1日~2012年2月29日期間,北京市向購買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范圍內能效1級和能效2級節能家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財政補貼。
截至2月7日,北京市29家零售企業共銷售高效節能家電約87.05萬臺,拉動消費約33億元。不過,這一政策在今年2月底將結束,未來的是否會有接續措施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前述太陽能制造商的高管表示,北京節能補貼很可能是全國實施新的家電惠民政策的試點,據他了解,商務部新的接續政策可能將集中在節能環保產品上。“新的實施方案應該不會等太久。”他說,公司正在積極準備推出太陽能系列產品,如太陽能炊具等,以便搭上這一政策的“順風車。”
家電領域或許不會是受惠的唯一行業。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提示,節能環保是“十二五”期間的鼓勵方向,促進消費的政策自然也會落實到這個領域。具體執行中,可能涵蓋的領域包括節能產品、太陽能產品、新能源汽車等。
記者了解到,一份2011年11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的確強調,要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鼓勵政策,在落實好中央試點政策的同時,要積極研究針對新能源汽車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
“在行業選擇上,會更加重視那些消費總量大,對經濟拉動比較明顯的領域。”趙萍說。
擴消費需完善保障制度
在“十二五”規劃中,擴大內需,特別是強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成為重中之重。從短期來看,新一輪的消費刺激措施令人期待,而與此同時,關于中長期消費啟動的制度性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
記者獲悉,由商務部牽頭制定的國內貿易“十二五”規劃目前已經進入審稿階段,近期將正式出臺。這也是我國首部國家級內貿發展規劃。
參與制定規劃的專家透露說:“201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番,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翻番,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四倍……這都是即將公布的國內貿易‘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具體目標。”
隨著內需目標的逐步明確,落實居民基本保障、增加居民收入等提振消費信心的制度如何落實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2月2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強調,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最新出版的《求是》雜志上撰文指出,我國消費潛力巨大,但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在實際工作中,擴大投資的辦法較多,擴大消費的辦法較少,這種狀況必須扭轉。
他在撰文中主要列舉了從宏觀層面推進消費的政策方向,比如完善鼓勵居民合理消費的財稅、信貸等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健全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障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筑社會保障安全網等。
其中,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已經被列入2012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要點中。
對于國家決策層釋放出的改革信號,王填提出自己的看法:“新一輪消費政策應立足于就業,只有增加就業,居民收入才能增加。建議政府應該對小微企業、第三產業進行財稅方面的支持和補貼,將這些補貼直接發放給企業員工,讓員工獲得真金白銀。”
為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王填準備了一份議案就建議對小微企業、第三產業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讓相關企業享受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政策,將減免的稅收回饋給員工,以刺激消費。
而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認為,消費者承擔的稅負更多隱藏在消費過程中的隱形稅。
“我認為更大減稅的潛力其實是在間接稅領域,國家應該逐步降低間接稅的比重,而增加直接稅的比重。”他建議,除了稅收改革,也應考慮提高存款利率和穩定證券市場,促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值保值,提升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