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部門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提高我市商貿企業的信譽度,于四月下旬把天虹商場、易初蓮花購物中心等首批30家大型超市、商場納入“商品準入制”企業,構筑起假冒偽劣和違法商品進入市場的前沿防線。自該制度推行以來,市場反應如何,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
QA部門嚴把質量關,商品均有質量備案
汕頭易初蓮花購物中心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推行商品準入制度是他們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的新準繩,中心設立的QA部門嚴把質量關,貨品進場前驗明供貨單位營業執照、產品質量合格證等有關資料及憑據。為嚴格執行商品準入制,中心對本地區供貨的產品特別是生鮮食品,定期抽查,看其是否具備有效證件、生產日期及標識等,還到廠家實地考察其生產流程,以保證產品質量。特別設立的檢測室對進場蔬菜實行監測,發現有農藥殘留超標的立即予以退貨或銷毀,保證放心食品在店中銷售。
天虹商場對每一種進場產品都備檔跟蹤、檢測,并建立商品準入推出的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華銀數碼廣場在場內顯眼位置制作和公開懸掛消費者投訴服務電話,并對已上架商品進行嚴格自檢。
更多商場主動報名要求納入
金平區某大型購物商場老板4月底看到本報有關汕頭推行市場準入制的新聞報道后,即刻打電話到汕頭市工商局,要求將其購物商場納入“商品準入制”企業。他說,此前,商場對所有商品的進貨渠道都嚴格把關,落實自律責任,如果有工商部門的強化監管,豈不更能樹立商場的公信力。調查中,許多市民向記者反映,自從本報刊登出30家要求確保“正貨”進場的超市、商場名稱后,他們購物時多是到那里去,圖的是安心、放心購買。
實行“準入制”后工商部門強化監管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的主管部門,在推行市場準入制之后更加強化監管。澄海區采取邊整邊改、循序漸進的做法,實行監管關口“前移”,首批準入的3家商場也做到自律、自管,共撤下柜臺的過期面包、豆腐花等138包,退回滯銷化妝品250瓶。金園區12家納入準入制監管的商家,至6月8日,已撤柜退貨沙發家私90套,不合格飲料81罐、藥品76盒、空調電視3臺、紅葡萄酒43瓶和消毒柜沐浴器16臺。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說,今年的三項抽查重點是對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安全的商品(如食品等)、對市場監管中發現的普遍存在質量問題嫌疑的商品以及對消費者因質量問題投訴較多的商品。記者還了解到,工商部門已經著手籌備,準備將更多的商貿企業納入準入制中來。采訪中,業界人士提議汕頭各大商場、超市聯合成立零售業協會,加強業內合作和交流,對假冒偽劣、違法商品“群起而攻之”,使汕頭的零售商業更規范、健康、協調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