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超市不規范三成蔬菜不合格
我市5月無公害農產品抽查結果:28家超市蔬菜平均合格率為93.6%;28家農貿市場蔬菜合格率95.7%
由于不少超市的管理較為規范和嚴格,已經成為不少市民首選的購物場所,他們相信去超市買菜能讓人百分百放心。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我市農業管理部門對市場上的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時卻發現,超市蔬菜的平均合格率低于農貿市場的情形時有發生,個別超市還出現了四成多蔬菜存在農藥殘留物超標的情況。
對那些一直以來無條件地信賴著超市的人們來說,這些數據無疑是當頭一擊。那么,究竟是哪些超市在出售農藥超標的蔬菜?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超市的蔬菜質量低劣?我市超市又是怎樣管理著蔬菜的進貨渠道的?消費者還能不能放心地在超市買菜?昨天,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我市一些蔬菜質量檢測專家和超市管理者。
檢查結果
部分超市蔬菜合格率偏低
今年5月,深圳市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抽查了全市28家超市和28家農貿市場的蔬菜樣本后發現,超市的蔬菜平均合格率為93.6%,低于農貿市場95.7%的蔬菜合格率。
這是今年以來,我市抽檢發現的第二次超市蔬菜平均合格率低于農貿市場了。早在今年1月,市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抽檢也發現超市的蔬菜合格率平均為92.2%,低于農貿市場的蔬菜平均合格率94.9%。
從市農林漁業局今年1至5月發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結果》上記者看到:沃爾瑪超市園嶺店、民樂福百貨水貝店、家和樂購物廣場平湖店、羅湖華城百貨布心店出售的蔬菜都曾被抽檢出合格率只有75%左右,其中,寶安人人樂購物廣場華豐店的蔬菜合格率最低時僅為58.3%,天和百貨橫崗店的蔬菜也出現過62.5%的低合格率。
據了解,農藥殘留超標率較高超標的蔬菜品種以菜心、上海青、小白菜為主,殘留農藥主要是甲胺磷、甲基異柳磷等高毒禁用農藥。據了解,甲胺磷和甲基異柳磷都是毒性很高的殺蟲劑,急性中毒的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重者還會導致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等。由于它們在蔬菜上的殘留度很高,會直接威脅人們身體健康,我國已經要求在蔬菜生產上禁用這兩種農藥。
問題根源
部分超市進貨渠道不規范
市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站長黃昭瑜告訴記者,通過每個月不間斷的抽檢,檢測人員發現我市目前的確存在著一批管理很不規范的超市,這些超市中有的是因為自身缺乏嚴格管理措施,導致了配送蔬菜質量的良莠不齊,超市自身又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有的則一味降低進貨成本,對供貨商提供的蔬菜不問質量只問價格,一些超市貪圖進貨便宜,甚至還從一些種植水平參差不齊的個體種植戶那里進蔬菜。
據了解,除了一些正規的大規模蔬菜種植基地,還有一些非法的個體種植戶也在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提供蔬菜產品。由于游離在政府部門監管之外,這些個體種植戶提供的蔬菜難以令人放心:對他們來說,蔬菜能長大、外表漂亮是唯一需要關心的問題,至于哪些農藥不能用、讓消費者吃了以后會導致什么結果,就與他們無關了。
黃站長告訴記者,正是這些超市拉低了全市超市的蔬菜合格率平均水平。他說,實際上,我市有不少超市在蔬菜質量上都有非常完善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據了解,歲寶百貨等一批超市每次蔬菜抽檢的合格率幾乎都是百分之一百。
溫馨提醒
怎樣避免買到“問題菜”?
如何避免買到農藥超標的蔬菜呢?一位在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蔬菜質量的把關是超市日常管理的一環,一些管理松散的超市蔬菜質量就很難有保障。
此外,消費者還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辦法,來減少蔬菜上可能存在的殘留農藥,即“一洗、二泡、三燙、四炒”:買回的蔬菜要先用清水洗幾次,洗去殘留的農藥;再用足量的清水把蔬菜浸泡30分鐘左右,讓農藥充分溶于水中;然后用60℃至80℃的熱水將蔬菜燙1至3分鐘,可以破壞農藥的毒性;最后“炒菜”是再次加熱的過程,會進一步消除農藥的毒性。
蔬菜質量檢測專家特別提醒消費者,燙過蔬菜的水絕對不能用來做湯,否則最易引起農藥中毒。
本報記者走進歲寶百貨全程直擊放心菜“放行”過程
超市派出質檢人員抽檢葉菜
近日,記者專程來到歲寶百貨景田店。早上7時不到,供貨商的蔬菜已經開始陸續進場,和蔬菜一起到來的還有供貨商提供的一份農藥檢測殘留報告,記者看到,超市工作人員在仔細清點核對了蔬菜和這份報告之后才予以“放行”。7時30分,超市專門的質檢人員抽取了8種葉菜樣品,在質檢室內取出儀器,開始進行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30分鐘后,檢測結果出來了——8份樣品全部合格;又過了10分鐘,根據檢測結果填寫的“今日蔬菜檢測報告”的公告牌被懸掛在了超市蔬菜柜臺的上方;9時整,超市大門敞開,迎來第一批消費者。
據了解,為了保障蔬菜的質量,歲寶百貨與我市大型蔬菜生產基地,設置了質檢室,配備了專業的蔬菜農藥檢測人員,而且還和供貨商簽訂了合同:一旦發現蔬菜農藥超標,不僅要當場將問題蔬菜全部銷毀,還要對供貨商進行罰款。
經過嚴格檢測后,歲寶百貨青菜上柜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