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廈男士護膚品銷量一年驟增30%
碧歐泉專柜男士護膚品銷量全國第一,杭州男人比其他城市更愛面子。
“男人何需置鏡”,這話要是放在三兩年前會引來不少人頷首,可要現在你還在公共場合重復這句老話,那你就落伍了。近日,記者到杭州大廈、銀泰百貨的護膚品專柜轉了一圈,發現男士護膚品已經擺脫了擠在女士護膚品當中做陪襯的尷尬境地,一些男士護膚品的銷量甚至占到品牌銷售量的四成左右。看來,在“面子”問題上,杭州男人正在努力與“半邊天”平起平坐。
有男人一下子采購了幾萬元護膚品
在杭州大廈,目前針對男士的護膚品已有碧歐泉、倩碧、嬌韻詩、資生堂等數個品牌。2006年男士護膚品的總銷量比去年增長了30%。
據碧歐泉專柜小姐介紹,該品牌的男士護膚品在品牌銷售量中占到的比例,全國是30%左右,杭州男人則將這個比例提高到了40%,折合成數字就是一年900多萬元的銷量。“這個業績創下了碧歐泉男士護膚品單柜銷量全國第一的紀錄”,碧歐泉專柜小姐說。這種情況在嬌韻詩專柜也得到了驗證,“平均每位男士每次會購買600-700元左右的護膚品”。
同樣,在最早推出男士護膚品的倩碧專柜,男士護膚品的銷量也逼近女士護膚品。“上次有人一下子采購了幾萬元的護膚品,說是給單位男士做福利的”,倩碧專柜負責人單小姐介紹說,“而在個人購買上,一次購買兩三千元護膚品的,我們這兒一星期就會遇到兩三次”。
消費者從十幾歲到五十幾歲都有
“30歲到40歲的男士經濟穩定,不斷上升的職業地位又對其形象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他們也就成為男士護膚品的主打消費群。”專柜小姐的這種說法不難理解。事實上,除了主打人群,一些年輕或年老的男性壯大了男士護膚品的消費群體。
據專柜小姐介紹,她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媽媽用過品牌護膚品后感覺不錯,就帶著兒子來買男士護膚品的,同樣也有女兒偏愛某品牌就給老爸捎上一瓶的。一些十五六歲的富家子弟出手闊綽,一次就買下價值數千元的男士護膚套裝,而一些年紀偏大的私營企業主也想挽留青春的腳步,花個幾千元能讓自己更光鮮,眉頭皺都不皺。
有的男士偏愛女士護膚品
一般來說,女友或妻子為男士購買護膚品的在首次購買中占的比例較高,在以后購買中,男同胞“親自出馬”的就多了起來,而且他們大多會選擇同樣品牌的護膚品。
在首次購買中,洗面奶、磨砂膏、須后水等清潔用品占據男士護膚品的八成江山,而當男士嘗到“甜頭”后,選擇護膚品也就隨之升級,包括眼霜、抗皺精華液在內的更深層次護理用品也開始進入他們的選擇視線。甚至有些男士還“瞄”上了更有針對性的女士護膚品。
“對一些已經在做日常護膚工作的男士來說,他們想在保養上達到更高層面,就會考慮選擇女士護膚品,例如美白精華液、面膜、抗皺精華液都成了他們的挑選對象”,不過,倩碧專柜負責人單小姐建議男士最好還是選用專門的男士護膚品,“因為一般來說,女性皮膚較薄,吸收也更好,男性則不一定能達到完全吸收的效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同于少數男士的“自作主張”選擇女士護膚品,更多男同胞在選擇護膚品上多少還有點盲目性。就像上文所說的,不少男士護膚品還是“另一半”全權代理。即便親自出馬,也多是受了廣告的影響,或是聽取促銷小姐的建議。
“男士購買護膚品都有些大刀闊斧的感覺,行了就一二三買下一堆,而他們評斷護膚品適不適合的標準也就是自己用起來舒不舒服”,專柜小姐說,其實男人家也應該首先搞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再慢慢制訂出改善計劃。
(都市快報 朱紅欣)